第(2/3)页 “好多人家原本就没三五亩田地,如今都在变卖,” “这当口买卖田地价格低贱得可怜,二等的田地往年要四两银子一亩,如今二两银子就能买到。” “而镇上米粮铺子里,一斤最最低档的大米,也要五十文钱一斤,” “那种米里面,一小半都是沙子,稍微好一点的米,一百文一斤。” “卖掉一亩田换个二两银子,也就卖二十斤沙子少一点点的米,二十斤米,一家老小数着米粒下锅,顶多也就两个月。” “村里有亲戚的,去投奔亲戚去了。没门路的,就在琢磨着卖田地,卖完田地就要卖闺女了,卖了闺女保全儿子,前几天有人伢子去了李家村,带走了四五个女娃娃……” 听到杨华忠的话,孙氏的眼眶就红了。 “这些事儿,听着都揪心啊,晴儿,我看后院那米缸里还剩下一些米,要不从明日起,我来熬红薯稀饭,每天在村口布施一回吧?你觉着呢?” 那年洪灾的时候,孙氏和大孙氏她们也是这样,每天家里熬了稀饭,划着船送去村南边那片被困在‘孤岛’上的乡亲们吃。 但这回,杨若晴却直接摇头拒绝了孙氏的提议。 “我不赞同布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杨若晴道。 “一,咱家现在库存的米粮也是有限的,大难当前,我首先必须保证咱们家里人不挨饿。” “其次,还有酒楼那块,伙计们是为我做事的,酒楼不能倒,那是咱安身立命的根本。” “第二方面,我之所以不想布施,是不想助长大部分村民们的依赖心。” “有句话叫斗米恩升米仇,那一年洪涝的时候,我还清楚的记得娘你和大舅妈她们每天两趟的往返孤岛给受灾被困的乡亲们送粥送馒头。” “那多么被困的人,真正懂得感恩的,有几个?” “大部分人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就等着你们去送吃送喝,到最后还嫌弃白面馒头不好吃,让你们换肉包子,又说小米粥喝多了嘴巴淡,让换成粳米的,糯米得也行,糯米里面最高抓几把红枣……” 听到杨若晴说起那时候的事,孙氏也是苦笑。 “有些人哪,就是这样,喜欢挑三拣四。”孙氏道。 杨若晴道:“所以啊,经过那一回后,我就不赞同布施了,到时候你今个布施了,明个呢?” “这个月布施了,下个月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