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悲喜交加-《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第(2/3)页

    “官家,臣完全赞同官家的说法。恕臣妄言之罪,以臣之愚见今太子殿下之功,可比当年太祖的开国之举。”

    “且太子殿下依旧不到而立之年,偌大一个天下,殿下兵锋所指,超越汉唐亦未可知。”

    户部尚书岳珂,第一个站了出来,力挺赵扩的观点。

    “臣兵部侍郎孟宗政,赞成官家的说法——”

    “臣刑部侍郎宋慈,赞成官家的说法——”

    “我等皆赞成官家的说法——”

    三大经略安抚使,三大劲旅的都统制,也纷纷站了起来,支持郭默去“官家”而称“皇上”和“陛下”。

    这样的局面,赵扩早就料到了。

    他也不会因此去责难那些老臣,因为他知道这些老臣心里也是向着郭默的,只是在这样的事情上,身不由己罢了。

    不过,看到那些站起来支持郭默的人,赵扩的心里还是很是欣慰的,这些都是儿子的铁杆支持者啊。

    赵扩敢提出这样的话题,就是因为郭默这莫大的功劳,和手握数十万的劲旅。

    你一个大金国的国主都能够称“陛下”,难道我儿子灭了你,他自己反而没资格称“陛下”吗?

    赵扩一抬眼,看到了一个超然物外的人。

    “同叔啊,你见多识广、胸有沟壑,你觉得朕这个提议怎么样?”

    赵扩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对准了那人,现任的“卫国公”史弥远。

    “哈哈,官家将如此大事来问我一个闲散之人,不觉得有些过了吗?不过既然官家这么问了,老夫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大宋初立之时,称主上为‘官家’,那是当年具体情况导致的,数百年过去了,‘官家’这个词已经变了味道。”

    史弥远停顿了一下,这种话貌似还只能他来说,或者说在场之人也只有他敢这么说。

    “数年前大宋民富而国弱,正是太子殿下横空出世,才力挽狂澜,掀起了大宋的尚武之风。”

    “咱们先不来讨论,合适不适合改掉‘官家’的称呼,试想如果太子殿下打下的疆土,他自立为皇可不可以?”

    是啊,大理国加上大金国,很可能还要加上大夏国,这三国的国土和底蕴,要比大宋强太多了。

    太子殿下就算不要大宋的国土,都能自立称一声“皇上”,如果是敌对的势力,顺手再灭了大宋也都是正常的。

    真到那个时候,还有必要再讨论是称“官家”还是“皇上”吗?

    “哈哈,好好好,不愧是同叔,到底是做过一国之宰的人,这件事就这么定了。麻烦是一定会有的,如果太子连这点麻烦都搞不定,那他自己就活该再被叫回‘官家’。”

    最终,赵扩一锤定音,众人也相继离去,赵扩却兴奋的有些睡不着。

    “官家,夜深了,您也该歇着了,明天还有很多事要忙呢。”

    伺候在一旁的老太监,这些年似乎一点儿都没变老,两只眼睛好像更亮了,只是腰却又句偻了一些。

    “哈哈,老货,你不知道朕现在有多兴奋啊,明日朕就要将皇位传给小七了,大宋将会在他的手上,变得更加繁荣强盛!”

    老太监能看出来,官家这是真的兴奋,仿佛比他自己当年登基前那一晚都要兴奋啊。

    次日,腊月二十八,诸事皆宜、百毒不侵。

    一大早,郭默就被老程珌给叫了起来,这大冬天的,外面还是黑漆漆的一片。

    “殿下,昨日老臣给您讲的礼节,您都记住了吗?”

    宋朝是一个很奇葩的朝代,出现了四位太上皇,这也是历朝历代出现太上皇最多的。

    远的不说,赵扩自己登基之后,就缔造了一位太上皇,没想到他现在也要做太上皇了。

    大凡是坐上皇帝宝座的人,没有谁会想着去主动放弃这个位置,宋朝的皇帝虽然相对于其余各个王朝更苦逼一点,但有这么多的皇帝禅位去做太上皇,还是让人觉得很意外的。

    宋光宗赵惇,据说是有精神疾病,被文官们联手宋高宗的老婆把他赶下台的。

    宋高宗的老婆、太皇太后吴氏出面,在赵惇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把他的皇位给废除了,名义上叫做“内禅”,把她的儿子赵扩给扶上位,让赵惇去做了太上皇。

    几十年后,赵扩让位给自己的儿子,这倒是完全出于真心的。

    不是怕管理不好这个国家,而是不愿意将太多的历史功绩,归结在自己身上,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另类的奇葩。

    先是到太庙祭拜祖先,正式禀告列祖列宗,今日将举行禅位大典。

    赵扩事先准备了一大篇禅位的讲稿,老头子没有选择在“太庆殿”上宣读,而是高高地站在了“宣德门”的城楼。

    面对皇宫外数以万计的臣民,赵扩大声地叙述了郭默这么多年来的历程和功绩。

    郭默的事迹,有很多臣民们都是知道的,当年在立他为太子的时候,御史台结合邸报就狠狠地宣传过一轮。

    现在,再次听到从赵扩的嘴里说出来,得到权威认证的同时,又增加了几分传奇色彩。

    洋洋洒洒的一篇文稿,愣是让数万听众打断了十数次,几乎每一次听到郭默的壮举,都受到城下臣民的赞扬和欢呼。

    “太庆殿”上,赵扩亲自为郭默戴上象征着皇帝的流苏帽。

    是的,是“流苏帽”,当年秦始皇发明的“流苏帽”,帽子前沿还有一排珠帘。

    流苏挡住了皇帝的脸,显得格外有威严,与此同时,也让臣子们感到敬畏。

    而不是宋朝官家戴的“长翅帽”,就是帽子左右两边有很长的两个横条的那种。

    这一个举动,就让“太庆殿”上的很多大臣窃窃私语。

    郭默倒没有多想什么,本来一上午的各种礼节就已经让他疲惫不堪了,现在给他戴上一顶“流苏帽”,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毕竟,这样的帽子他在后世的影视剧里见得多了,连玉皇大帝貌似都戴的是这种。

    反而大宋官家的帽子,还那些文官戴的“长翅帽”,郭默还非常的不满意,看着总是觉得很滑稽。

    赵扩又亲自把郭默扶上了金台,待郭默坐好之后,自己却坐到了郭默侧后方的一处软座上。

    “臣等参见陛下——”

    岳珂、孟宗政、宋慈、魏了翁、杜皋、刘克庄、孟共、岳翱、余玠等,第一波站出来,双膝跪倒在地,口称“陛下”!

    在更多大臣的瞠目结舌中,薛极、赵汝述、程珌、胡榘、卫泾等,稍稍犹豫之后,也走出班位,双膝跪倒。

    “臣等参见陛下——”

    形势比人强,这些老臣也是八面玲珑之辈,眼前这位君上不是大宋其他君上能比拟的了。

    即便是当年的宋太祖,受到时局的限制,也是无法全力施为而已。

    这些朝中重臣都跪了,其他四品、五品甚至六品的臣属,也不好再站着。

    “臣等参见陛下——”

    而这第三波人中,声音最大的,最激动的,无疑就是开封府知府耶律楚材了。

    耶律楚材是被郭默用三十万石粮食换来的,先是做了大半年的许州知州,又做了一年多的开封府知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