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育儿的两次机会-《婚配与生育》


    第(2/3)页

    外出的时候,以前只会说“大车车”、“小车车”,现在她会说:“哇,红色的车车,蓝色的车车,下一台是什么颜色的呢?

    是绿色的!”

    和别人擦肩而过时,也开始对别人的衣服颜色感到兴趣。

    看见穿黄色t恤的人,就说:“小美也有黄色的衣服,对不对?”

    看见穿蓝色西装的人,就说:“我也有蓝色的衣服。”

    最劲爆的杰作,就是肚子饿时说:“哇!肚子好饿哟!我好想吃白色的饭和红色的番茄噢!”

    真教我捧腹大笑。

    对颜色是那么的敏锐,还能以感觉去捕捉周围事物,似乎她已培养出直觉的能力了。

    接下来开始热衷于衣服、鞋子和发带的搭配。

    “今天的衣服是红色,所以用红色的发带吧!红色的衣服和红色的发带,所以鞋子要穿红色的。”

    搭配时,小美乐于选用一致性的搭配,所以她不会做出类似粉红色衣服配红色鞋子的奇怪搭配。

    帮纸娃娃穿衣服也是一样,她真的经过仔细思考呢!

    “红色的衣服,哇!好漂亮,好看!好看!那再加上红色的鞋子吧!”

    ;“粉红色的衣服,哇!好美噢!好,那鞋子就穿粉红色的。”

    早上一醒,还睡眼惺忪的,就开始用颜色说出所看见的东西。

    “啊!黄色的太阳”、“红色的车车(玩具)”、“粉红色的小熊!”

    小美认为蛋一定要有黄色和白色,早餐煎蛋时,我做成了炒蛋,小美就哭着说:“白色呢?

    白色的呢?”

    不仅如此,她所看到的世界,全都转换成有颜色的了。

    而且那段期间她很喜欢的歌是“红色的小鸟,你为什么是红色的呢?

    因为吃了红色的果实啊!”

    小美告诉我她的发现

    有一天下过雨的黄昏,她看着天空说:“哇,水蓝色的,白色的耶!”

    我本来以为那天的天空是“灰色的”,仔细再看一下,就像小美所说的,并不是灰色的,而是和白天的水色不一样,是略带白色的水蓝色。

    另外,她看到晚上的夜空,就说:“哇!蓝色的!”

    我一向以为夜晚是黑色的,不过认真的看,才发现它和白天的蓝不一样,是“深深的蓝色”。

    大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许多一成不变的观念,连颜色都被定形了。

    但小美不同,她用自己的眼、自己的感觉去感受,不但让我确信她的感性得到了成长,而且再次让我确认到“感觉”所带给人的温馨感受。

    看看现在的小美,我觉得她活在感觉之中,她将感觉不断地锻炼沉淀,一切都以感觉去捕捉的生活方式,让人感到温暖亲近。

    如果只是教科书,我想并不能带给孩子这样的感觉历练。

    以“大小”、“颜色”、“声音”、“一样”这些基准快乐地去分类、集合;并且在过程中,动手去做。

    我希望这种生活体验让小美乐在其中。

    然而今天的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有很多孩子在还没进幼儿园前就先进补习班,而且补习班各式各样都有,资讯泛滥,让人摸不清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大家都说爱自己的孩子,这样是为他们好,所以就恶性循环,愈来愈严重了。

    但是,孩子生在这个世上,我希望他能使用上天赋予他的“手指、手、脚、身体、眼睛、鼻子和嘴”去感觉、去体验,而且一生只有一次的这个时期里,尽情地乐在其中。

    因为当孩子能够品味到这种喜悦,那段过程便会在他心里生根呼吸。

    希望我们都能珍惜上帝所赐给我们的“感受的心灵”。

    美眉妈妈在这之后,仍不断地以信件和传真传来信息。

    我因为她顺应自然的引导、在生命法则前那种谦虚的态度而深深感动。

    由于限于篇幅,所以只节录一些能带给新手妈妈的启示的部分。

    心灵在幼儿期形成

    有位年轻的妈妈到我家来,看了美眉妈妈给我的信和照片,回家后立刻实行从美眉妈妈那里得到的启示。

    于是她两岁的孩子改变了。

    孩子变化的情形写在她给我的信中,于后介绍。

    这位妈妈是小儿科医生,为了照顾孩子而暂时停下工作。

    虽然停下那么重要的工作来和孩子相处;但她说事实上她真的不懂和孩子相处的技巧,感到非常的沮丧。

    这种困惑是结婚生产以前曾在社会上工作或发挥自己才干的女性们共同的问题。

    为了刚出生的小孩,连自己的工作都舍弃掉,为他们付出那么多的时间和体力,有这样的必要吗?

    愈是有能力的女性愈是感到烦恼。

    这封信或许可以成为回答这个困扰的一份珍贵证言吧!

    在与老师见过面回到家后,我的家中有了一些变化。

    首先我所做的,有以下几点。

    (1)清除多余的玩具,把还要玩的玩具和女儿一起放在“该放的地方”。

    早上起床时把房间整理干净。

    (2)生活中的许多片段,尤其女儿想要帮我做菜、折衣服、挂上抹布、洗碗筷等,我总是很仔细地做给她看,并且和她一起做。

    (3)过去我总认为剪刀很危险,都由我来保管,不过现在我把剪刀和容易剪的纸一起放在漂亮的盒子里,摆在女儿拿得到的地方。

    (4)我试着做了一些玩具,不过她似乎还没兴趣,现在我静观她有兴趣的动作,像是“用夹冰块的夹子,夹各种东西,放在托盘上,在玩面包店家家酒”。

    以前我女儿早上醒来时都会哭,不过现在醒过来时总是笑咪咪地换衣服(上衣的扣子自己会扣了很满足),然后和我一起做蛋包饭(打蛋、打散、撒盐、倒进平锅里)。

    而且她可以自由自在地使用剪刀了,这件事令她很高兴,看她那么热衷于我为她预备的剪刀和纸,真教我吃惊。

    一直到最后做完收拾到小垃圾桶里,她都很高兴的样子。

    从这样的生活中,女儿的表情出现了某一种安定或像自信那样的东西来。

    情绪上也变得很安定,特别表现在对周围的人体贴、友善上(像会去抱在哭的小朋友,吃饭时会问妈妈,你吃饱了吗?

    等等)。

    或许因为我知道并体贴她的感受,她有一种安心感的缘故吧!所以她也会把自己感觉到的事跟我说。

    前几天在公园里,她说:“妈妈,你听,好像有什么声音!”

    于是我和她抬起头,听见隔壁的树上传来啄木鸟“叩叩”的小声音,两个人静静地享受了那样的声音。

    身为小儿科医生的时候,主要的工作就是“看生病的孩子”,从来没想过,要如何去培育健康的高品质的孩子。

    我深切感受到身为小儿科医生,真的不够格!辞掉工作和孩子相处后,我现在正可说是在“妈妈的敏感期”,而且也是“医生的敏感期”呢!

    在珍贵的成长期陪伴孩子,是一种幸福

    当一个学有专长的女性,辞掉工作面对养育孩子的问题时,她们会在各种状况时不断地自问:“我这样为孩子辞掉工作,对吗?”

    在接到前面那封信后两年后的现在,孩子已是幼儿园中班了。

    我把最近接到的一封信当做“续篇”介绍给大家。

    ……辞掉工作时只想说是配合孩子的时间,能从容不迫地带孩子就好了。

    当时单纯的想法使我成为全职妈妈,但是现在我每天都深刻地感受到,能够在孩子珍贵的成长期与他为伴,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然而在实际育儿的过程中,当我与孩子应对不理想时,我就会怀疑自己停掉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好像自己眼前的东西已失掉它的价值感;也引发了停职的焦躁感。

    无论任何时候,我都希望自己能认识孩子的美好,并且能和他们有很好的互动。

    毕竟,能够支撑一个母亲的心的,不就是好好认识自己孩子的美好经验吗?

    虽然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要做的也会愈来愈困难,但在孩子正处于幼儿期的现在,如果能一起为他构筑心灵的基石,我深信孩子以后也会理解妈妈为什么要出去工作的心理了。

    a少年的事件之后,有人说无法消除家有14岁以下孩子的妈妈心里的恐惧与不安。

    a少年母亲的那段话:“我本以为我所做的是对他好,结果却把孩子逼到绝境上去。”

    这话无论谁听了都会在心中沉重地叹息吧!

    《圣经》当中记载,有一个犯了罪的女人被抓到众人面前,大家要用石头打死她,耶稣却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他们听了不但没有人用石头去打她,反而从老的开始,一个一个的出去了。

    我相信,在教育小小孩的谦虚母亲,一定也没有勇气拿石头去砸这位母亲吧。

    “我没有把握我的孩子不会成为a少年那样,”我似乎听到说这话的母亲们真实的心声。

    只有小小孩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却看不见这个最重要的部分。

    所以不要错失“自己眼前东西的价值”,多多认识“小孩的尊严”,那句“构筑幼儿期孩子心灵的基石”的话,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育儿的第二次机会——3~6岁

    帮忙做家务

    如果你是一位新手妈妈,面对刚出生的孩子,正忙得手足无措,哪一天却察觉到孩子好像有点过动的倾向,坐不住定不下心来,或是做什么都不起劲。

    然而,尽管如此,孩子还是有希望的。

    因为3~6岁还有许多修正的机会。

    幼儿后期充满了专注集中就可以达到正常化的能量。

    而且这个时候的孩子想主导自己的行动,所以会很积极地去学会行动的方法。

    在这段时间,把这股力量的方向导向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

    在这里介绍一位母亲,她以“让孩子帮忙做家事”的具体方法来实践引导孩子。

    这里所介绍的“阿哲妈妈”,过去曾是我的学生。

    她是个求知欲很旺盛的女性,她最初的挑战,就是要“驳倒张老师”。

    她怀着这个目标很热心地听我的课,不知不觉中却被蒙台梭利教育给迷倒了。

    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东京国际蒙台梭利教师培训中心,学习“蒙台梭利方法”的完整体系的教育。

    之后,她担任蒙台梭利教师工作了好几年,然后结婚当了母亲。

    儿子出生后很像这位有骨气的妈妈,从婴孩时期开始就是个好奇心旺盛的小宝宝。

    睡觉对他来说好像是一种浪费,每天睁着大眼睛不睡觉,仿佛想要做些什么。

    “阿哲妈妈”每天跟这个不睡觉的小宝宝串门,可以说筋疲力尽。

    只要看到她不耐烦额头冒青筋的样子,就可以知道她是多么的辛苦了。

    不过阿哲妈妈成功地把育儿的辛苦转换为喜悦。

    她将从蒙台梭利教育所学来的东西,巧妙地运用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看到孩子的反应就感动,就喜乐。

    阿哲妈妈在公园和孩子互动的悠闲神情,总是让公园里其他妈妈留下不可思议的印象。

    发现阿哲妈妈与孩子的对话与众不同的其他妈妈们,慢慢地来与她攀谈进而熟识起来,有时也会来到阿哲妈妈的家中,要阿哲妈妈借她们看她为孩子制作的各式各样玩具,同时也学习“观察孩子的方法”和“帮助孩子的方法”。

    经过这样的过程,阿哲妈妈为妈妈们开放自己的家,并且取了一个名字,叫作“儿童工房”。

    她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场所,让孩子们有一个从事“自己成长所需要的工作”的地方。

    在孩子们默默地做“自己成长所需要的工作”的同时,妈妈们就向哲美学习“帮助孩子”的诀窍和重点。

    “支援育儿”的场所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今天已见到确实成效。

    这里所介绍的是阿哲妈妈平常写给这些妈妈的一份通讯,是有关在家中帮忙做家事的事。

    由于阿哲妈妈是把她日常生活中实际所做的事与大家分享,所以任何人看了都可以得到启示吧!她写那封信时,儿子已经5岁,这篇文章是以孩子在家中“帮忙做家事”做范例所写的故事。

    早上的准备

    我在孩子2岁半的时候立了一个小小的目标。

    那就是在他去读幼儿园以前,要学会早上起床可以自己换衣服(包括扣扣子、拉拉链、别上安全别针、叠好睡衣),而且可以自己来准备早餐。

    也就是出发至幼儿园以前的准备,他可以自己做好。

    一般家庭都会想:“去幼儿园之后,老师自然会教的啦。”

    而并不特别在家里教孩子,又或以忙碌为由,三两下地帮孩子做完所有的事。

    如果这样的话,孩子不管到几岁都不会自己做。

    因为他会错过这段快乐学习事物的时期。

    只要一过4岁,孩子就会想“还是妈妈来帮我做比较快”,自己就不会想去做了。

    从小都是妈妈帮忙做好,不用自己动手做的孩子,会对自己穿脱衣服时笨拙的双手感到不耐烦,也觉得自己动手是很麻烦的事。

    特别是扣扣子和系鞋带。

    妈妈不能把孩子当成机器人一下子要他做这个,等一下做那个(如果这样,孩子会变得什么都不想做),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行动。

    当他落后时,可以问他:“接下来要做什么呢?

    你知道吗?”

    “今天妈妈什么都没说,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要准备的东西有三样,你猜是什么呢?”

    等等,以问答的方式快乐地进行,不知不觉你会发现他们都做好了一被夸奖一表现得更好。

    由于从小我就让他们自己去想接下来要做什么,所以5岁的孩子在准备早餐的模样,是很精准的。

    寒假时的三餐烹调,也是孩子应该做的事,然后,两人合力完成。

    因为我是以“帮助孩子可以自己做”的心态教他的,诸如这样帮助小小孩的情景,在蒙台梭利学校是常可见到的,譬如说:当两岁的孩子困难的作地图拼图时,一般体贴的大哥哥大姐姐会帮他们捡起来并且帮他们收拾,不过,在蒙台梭利学校的大哥哥大姐姐会说:“这是在哪里的呢?

    应该是在这边的,放得进去吗?”

    然后开始教那个孩子。

    像这样自己去思考、准备早餐,不是到了5岁一下子自然会的。

    必须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让孩子一点一滴地去思考、自己去完成,累积这样的经验是很重要的。

    料理

    过了1岁,孩子很喜欢在厨房玩。

    他会打开梳理台下面的门把,把锅子、酱油等拿出来、发出喀哧喀哧的声响。

    从那时开始我就让他们熟悉做菜这件事。

    在他们很爱去碰调味料的瓶瓶罐罐时,我就叫他们当调味料负责人,“接下来请把油拿给我!”

    “哪一个?”

    “这个吗?”

    这样过了不久,他们就记得油是哪一个,并且会使出全身的力量搬过来给我。

    再来是自己要喝的东西自己倒。

    刚开始(2岁前)我是扶着他的手来倒,从3岁左右起无论什么饮料他都可以自己倒了,而且不会弄洒。

    “倒,注入”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动作,因为它需要手腕的柔软度、手眼的协调、量的移动以及力的调节与控制。

    “倒”在所有做菜的场面中都有出现的机会。

    如果这个动作做得好,做菜的过程就会很顺利,很少失败,而且又很快乐,便会愈做愈好。

    我家的孩子过了1岁之后,也就是可以走得很稳,常走到我身边来扰乱的时候开始,我就让他们一步一步地学做菜,我在此介绍让他们做沙拉的例子。

    当我在做沙拉时,怪兽来了(我家孩子),我把蒸好的马铃薯给他一个,准备一个装皮的容器,先剥马铃薯的皮给他看,然后交给他做,在他一边流口水一边剥的时候,我在旁边已剥了二、三个。

    我会夸奖他说:“做得很棒噢。”

    或教他“你抓住这边看看!”

    或是问他:“皮要放在哪里呢?”

    剥好的马铃薯和皮要如何来分类,可以交给孩子去判断。

    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愉快的挑战,也是让他们愿意做到最后一个步骤的重点。

    同时,这也是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并且持续做一件事的诀窍。

    孩子得到要领以后,剥的个数也慢慢增加,到后来,他们剥完所有的马铃薯时,会很有成就感:“全部都是我剥的!”

    不仅是剥皮,大概在1岁10个月左右,我就开始让孩子有少许机会用菜刀切菜。

    孩子还没力气去切会滚来滚去的圆柱体或长长的蔬果,所以大块的菜由妈妈来纵切,小片的就交给孩子。

    孩子切的量,刚开始只有很少,切得不错以后再慢慢增加。

    接下来如果慢慢地把“工作”交给他们做,他们就不会只执著在“切”的动作。

    至于菜刀的用法、握法、该怎么切、要怎么压住材料、切菜的准头等,每一个动作,都要分解开来用很慢的速度做给孩子看,让孩子容易了解,并且看得很清楚。

    同时在做示范的时候,不要嘀嘀咕咕地说个没完,应注意孩子有没有看清楚,尽可能控制不要说太多话。

    当然在教孩子菜刀的用法时,也要很清楚地告诉他们菜刀的“危险性”。

    我想在孩子10岁以前,至少可以学会10种以上的餐点做法。

    哥哥目前会做的有煎蛋、土司料理、松饼或煎蔬菜饼等,只要看分量自己就会做。

    或许这样说有点过分,不过我认为,若是放孩子独自一个人在家里,他能自己做东西来吃,或是虽然功课成绩不好,但会自己削苹果皮、开罐头,这样该有多棒啊!

    会做菜的孩子,有专注的集中力、做事又有条不紊,这才是真正头脑好、聪明的孩子,不是吗?

    等到会认字,也会自己去量分量时,我想可以画图为他准备好做菜的顺序。

    到现在为止,我的孩子都是用身体来记忆的。

    有时候,我会像大厨师在教弟子一样催促他:“做菜要动作快,有条不紊,要不然菜就要烧焦了!”

    尽管如此,他还是想做得不得了,总是高兴地和我一起做。

    因为做了菜之后,可以享受到美味的食物,可以很得意地对大家吆喝“开饭了”;还有最后大家发出“好吃!”

    的赞美声,使他对做菜乐此不疲。

    上一个寒假时,我想寒假只有两周那么短,如果不做点什么事的话,一下子就结束了。

    所以就决定做“菜”。

    我心里决定“每天都和哥哥一起来做”。

    为了让他做得轻松愉快持续不断,就算菜色少一点,或他不会做比较精致的菜也无所谓。

    总之,就是尽可能选择可以做得很愉快的菜(像煎蔬菜饼等)。

    还好,为期两周的寒假,过得又充实又愉快。

    因为每天都在做,孩子的手艺还真的进步不少呢!毕竟,做菜这件事“习惯成自然”,我深刻感受到了!

    帮忙摆碗筷及摆上饭菜

    吃完饭之后,我让他们收拾碗盘(因为吃完了不必担心会弄洒)。

    做得不错之后,就让他拿还有剩饭的碗(从不容易倒洒打翻的东西开始),然后是菜,最后是有汤的东西(容易弄洒的东西)。

    现在小孩(2岁2个月)要喝牛奶时,自己会拿杯子倒牛奶。

    他会很小心地把杯子端到桌子上。

    一天有重复五、六次的机会。

    他就像在“线上步行”(注:所谓“线上步行”是蒙台梭利教育中所实行的练习。

    以正确的姿势走在线上。

    有时配合着音乐,有时手上拿着东西、头上顶着东西,以正确的姿势慢慢地行走)一样,端东西时总是稳重谨慎。

    最喜欢帮忙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有自信,可以自己去想、自己去行动,觉得“自己什么都会做!”

    这个时期可以成为“行动的主角”,因此我们要利用日常生活中许多的状况,尤其“让孩子帮忙做家事”是相当重要的机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