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为国为民当开海禁-《大明镇海王》
第(2/3)页
弘治皇帝是一个妻管严,又是一个心软的老好人,这两个兄弟的请求,几乎无不答应,而周经也是三番五次的上书谏言。
这几乎是将张氏兄弟两个给得罪死了,让张氏兄弟对他是恨之入骨。
从这些例子就可以知道这周经其实是一个堪比魏征的大臣,张廷玉对他的评价: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衅。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方面看出来,其实明朝很多制度还是很不错的,朱元璋同志留下的一些制度还是很不错的,比如这个盐引制度。
但往往最先破坏制度的就是皇帝本人,以至于让好的制度没有办法一直有效的施行下去。
弘治皇帝虽然史书评价颇高,但他实在是个老好人,这老朱家的子孙、皇亲国戚等等那是经常找到要各种各样的东西,盐引、土地、税收等等,他几乎无不答应。
别的先不说,单单是盐引这个东西,他前前后后赏给张氏兄弟的就有几十万引,这盐引是可以直接去盐场提盐,然后拿出去卖的。
其他的商人需要辛辛苦苦的将粮食运到边镇去换取盐引,而这些皇亲国戚却能够轻轻松松的找弘治皇帝赏赐到盐引。
这占窝就极其的严重,盐场的产量是有限的,这些皇亲国戚的盐引自然是不能怠慢,那些辛辛苦苦运粮的商人换来的盐引却是提不出盐,这大大的打击了盐商运粮的积极性。
这也是盐引制度到了弘治朝就已经实行不下去的原因了,皇亲国戚占窝太严重了,以至于有些盐商的盐引排队需要排几十年才能够从盐场提出盐来。
自然而然就没有商人再会去傻乎乎的运粮换取盐引,这纳粮开中的制度就没有办法实行下去,边军用度没有了保障。
所以在弘治五年的时候,叶淇就上书该纳粮开中为纳银开中,盐商不需要运粮到边镇,只需要纳银就可以获得盐引。
一个个好好的纳粮开中的盐引制度就这样实施不下去了,不得不进行改变。
第(2/3)页